试题篮
0
共计 0 题,平均难度:
  • 选择题
  • 1题
清空全部
进入组卷中心

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3-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

适用年级: 七年级| 试卷类型: 期末考试| 适用省份: 山西| 试卷年份: 2024年| 上传日期: 2025/5/3
总计 8道试题 提示:单击题面可显示答案和解析
显示答案与解析
本页全部试题加入试卷
题号:SYS202505030700436373629019 题型:名句名篇默写 难度:一般 组卷次数:0
来源: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3-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:2025/5/3

【题目】小文同学酷爱古诗文,准备策划一场兴趣导向的旅行“跟着古诗文去旅行”。请你帮她完成下表。

旅游地点

入选理由

第一站:
北京

凭吊幽州台,体会陈子昂“念天地之悠悠,_______”的感伤。

第二站:
南京

夜泊秦淮,去领略“______(杜牧《泊秦淮》)的水色夜景,感怀六朝古都之兴衰。

第三站:
杭州

去西湖赏莲,感受莲花“出淤泥而不染,______”(周敦颐《爱莲说》)的高洁品质;登飞来峰,领会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______”(王安石《登飞来峰》)的深刻哲思。

第四站:
泰安

近望泰山“____________”(杜甫《望岳》)的神奇秀丽、巍峨高大,感受大自然造物之妙。

第五站:
回归乡村

在江南乡野,感受“____________”(赵师秀《约客》)等待客人的情景;在江南农村,感受农人丰年里殷勤待客的情谊,“___________”(陆游《游山西村》)。


抱歉!您未登录!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!
题号:SYS202505030700438138353200 题型:诗歌鉴赏 难度:一般 组卷次数:0
来源: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3-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:2025/5/3

【题目】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,并衍生出新的意义,请从以下诗句中任选一句解释该诗句在原作中的意思,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。
A.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
B.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

抱歉!您未登录!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!
题号:SYS202505030700444473817438 题型:文言文阅读 难度:较难 组卷次数:0
来源: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3-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:2025/5/3

【题目】班级举办“‘德馨’内涵探究”的主题活动,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。

【甲】

陋室铭

刘禹锡
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孔子云:何陋之有?

【乙】

叔文败,坐贬连州刺史,未至,贬朗州司马。地居西南夷,土风僻陋,举目殊俗,无可与言者。禹锡在朗州十年,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。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。禹锡或从事于其间,乃依骚人之作,为新辞以教巫祝。故武陵溪洞间夷歌,率多禹锡之辞也。

(《新唐书·刘禹锡传》节选)

【注释】①刘禹锡曾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断,但改革由于触犯了藩镇、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,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,很快宣告失败。②刘禹锡在水贞元年(805年)被贬为朗州司马,到元和十年(815年)离开。③俚辞:粗俗浅陋的辞语。


【1】以下是小语同学的文言字词梳理笔记,请按要求填空。

方法

举例

释义

课内迁移

闻女叹息《木兰诗》

(1)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( )

查阅字典

或:①或许,也许,表示不肯定②有时 ③有的,有人

(2)禹锡或从事于其间( )
(请填序号)


【2】用“/”给【乙】文画线文字断句。(限断两处)
蛮 俗 好 巫 每 淫 词 鼓 舞 必 歌 俚 辞。
【3】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。
(1)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
(2)禹锡在朗州十年,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。
【活动二 悟读探究】
【4】请结合甲、乙两文,探究刘禹锡的“德馨”表现在哪里。

抱歉!您未登录!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!
题号:SYS202505030700449725284497 题型:综合性学习 难度:一般 组卷次数:0
来源: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3-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:2025/5/3

【题目】学校举办“正眼看招牌”主题宣传活动,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。

招牌是指挂在商店门前作为标志的牌子,有竖招、横招,或在门前牌坊上横写字号,或在屋檐下悬置巨匾,或将字横向镶于建筑物上。招牌的形式和设置方式比较固定,但其中题写的文字却变化多端。不少招牌还(yùn)含着丰富的人文故事,成为我国特色文化的一部分。唐代以后,商业日渐繁盛,各式各样的招牌应运而生。有些招牌加上店主的姓名或另取雅号,形成了完整的招牌字号。


【1】请把材料甲中加点拼音的汉字书写田字格里,并指出材料甲中画线短语的类型。

“各式各样”

【2】请你简述材料乙图片中两个招牌名的共同特点。
【3】通过开展“正眼看招牌”主题宣传活动,小语了解到,这种招牌名并不规范。请你向店主(叔叔)做出解释。

抱歉!您未登录!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!
题号:SYS202308011230282233707238 题型:名著阅读 难度:一般 组卷次数:0
来源: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3-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:2025/5/3

【题目】《海底两万里》

形式

内容

问题

辨人物

第二天早晨,我又到了平台上,A已经在那里了。他一看见我,就走到我面前来。“教授,”他对我说,“您愿意今天去作一次海底散步吗?”

①语段中A指的是谁?

讲故事

②根据画面,写出“诺第留斯号”在航海中经历的一个故事。

谈理解

这场面只是瞬间的事。鲨鱼掉转头来,翻转身子,正准备把采珠人拦腰咬断。突然间,我觉得蹲在我身旁的船长忽地站直身子,举着匕首,朝那大怪物扑去,与它展开了顽强的搏斗。

③语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?表现了船长怎样的品质?


抱歉!您未登录!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!
题号:SYS202505030700454570623146 题型:现代文阅读 难度:一般 组卷次数:0
来源: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3-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:2025/5/3

【题目】回忆王力先生

季羡林

①要论资排辈,了一先生应该是我的老师。如果我记忆不错的话,他是1932年从法国回国到清华大学来任教的。我当时是西洋文学系三年级的学生。因为行当不同,我们没有什么接触。

②以后又是数年的隔绝。1952年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。1954年中山大学语言学系调整到北京大学中文系,了一先生也迁来北京。从此见面的时间就多起来了。

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,提倡集体主义精神,成立机构、组织学会,我同了一先生共事的机会大大地多了起来。首先是国务院文字改革委员会,了一先生和我从一开始就都参加了。我们经常在一起开会,常常听到他以平稳缓慢的声调,发表一些卓见。其次是《中国大百科全书·语言文字卷》的编纂工作。了一先生是中国语言学界的元老之一,在很多问题上,我们都要听他的意见。在编纂过程中,我们在一起开了不少的会。了一先生还承担了重要词条的编写工作。他写的词条别人提出了意见,他一点权威架子也没有,总是心平气和地同年轻的同志商谈修改的意见。这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,我将毕生难忘。最后是中国语言学会的工作。为这一个重要的学会,他也费了不少的心血,几次大会,即使不在北京,他也总是不辞辛劳地出席。

④通过这样一些我们共同参加的工作,我对了一先生的为人认识得越来越具体,越来越清楚了,同他相处,使人如坐春风中。

⑤谈到了一先生的学风或者学术成就,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:中西融会,龙虫并雕。

⑥什么叫中西融会呢? 我举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。了一先生治中国音韵学用力甚勤,建树甚多。在中国音韵学史上,大师辈出。但是他们也有不足之处,他们对于发音部位、发音方法缺乏科学的审析方法,因而间或有模糊之处。而这一点正是西方汉学家的拿手好戏。了一先生一方面继承了中国的优秀传统,另一方面又精通西方学者近代的科学方法,因而在汉语音韵学的研究中走出了一条新路。所以我说他是中西融会。

⑦什么叫龙虫并雕呢?了一先生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龙虫并雕斋。意思十分清楚:既雕龙,又雕虫,二者同样重要,难分轩轾®。从中国学术史上来看,学者们大致分为两类:一类专门从事钻研探讨;一类专门编写通俗文章。能兼此二者之长的学者异常少,了一先生是其中之一。在前者中,他是巨人;对于后者,他不但乐意做,而且善于做。他的著作《江浙人怎样学习普通话》《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》,对于普及普通话工作所起的推动作用,是难以估量的。

⑧我觉得,中国知识分子实在是一群很特殊的人物。他们的待遇并不优厚,他们的生活并不丰足。但是,他们依然任劳任怨、勤奋工作,焚膏油以继晷,恒兀兀以穷年。他们中的很多人真正做到了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,为培养青年学生、振兴祖国学术而拼搏不辍。在这样一些人中,了一先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。

⑨人们不禁要问:原因何在呢?难道中国知识分子是一群圣人、神人、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吗?当然不是。我个人认为,是因为在这些人身上,爱国主义是根深蒂固、血肉相连的。这一点,在了一先生身上,在许多知识分子身上,显得非常突出。我觉得,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宝贵的品质,年轻一代人应该永远保持下去。

⑩了一先生离开我们了。但是,他的人品、他的学术却永远不会离开我们。

愿了一先生为人和治学的精神永存。

(刊载于2006年,有删改)

[注释]①了一先生:王力,字了一。②轩轾(zhi):车前高后低叫轩,前低后高叫轾,借指高低优劣。
在“聆听·榜样故事”的活动中,老师分享有关王力先生的故事,请你阅读并完成相关问题。
(1)任务一:小文针对王力先生的事迹制作了下面的导图框架,请你梳理文章内容,完成导图。

(2)任务二:文章第⑧段提到“中国知识分子实在是一群很特殊的人物”,他们具体特殊在哪里?作者提到“中国知识分子”这一群体有何用意?
(3)任务三:请结合实际谈一谈画波浪线的句子对你在学习方面有怎样的启示?

抱歉!您未登录!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!
题号:SYS202505030700458332541690 题型:现代文阅读 难度:一般 组卷次数:0
来源: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3-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:2025/5/3

【题目】班级举办“走近自然,赏识百草”的专题活动,热爱自然、善于观察的小文同学认识了一种常见的中草药“麦冬”,想要介绍给大家,为此查找了很多资料。
【资料一】

麦冬,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,根较粗,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,茎很短;花单生或成对生;种子球形;花期5-8月,果期8-9月。传说中麦冬长长的枝条可以用来将书绑起来带走,所以又被叫作书带草。

麦冬喜温暖湿润、降雨充沛的气候条件,5~30能正常生长,最适生长气温15~25,低于0或高于35生长停止,生长过程中需水量大,要求光照充足,尤其是块根膨大期,光照充足才能促进块根的膨大。

麦冬对土壤条件有特殊要求,宜于土质疏松、肥沃湿润、排水良好的微碱性砂质壤土,种植土壤质地过重影响须根的发生与生长,块根生长不好,沙性过重,土壤保水保肥力弱,植株生长差,产量低,最适宜种植在河流冲积坝的一、二级阶地,土壤黏沙适中,能满足麦冬的生长需要和灌溉需要。

【资料二】

《神农本草经》将麦冬列为养阴润肺的上品,言其久服轻身,不老不饥。《本草分经》称麦冬甘、微苦,微寒。润肺清心、泻热生津、化痰止呕、治嗽行水。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言其:能入胃以养胃液,开胃进食,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,定喘宁嗽。此外,麦冬还有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、增加肝糖原、降低血糖的作用。但麦冬不宜长期服用,尤其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,否则可能生痰生湿,适得其反。另外,麦冬并非人人适合,脾胃虚寒、感冒的人,最好不要随便食用麦冬,否则会加重病情。

麦冬还有常绿、耐荫、耐寒、耐旱、抗病虫害等多种优良性状,园林绿化方面应用前景广阔。银边麦冬、金边阔叶麦冬、黑麦冬等具极佳的观赏价值,既可以用来进行室外绿化,又是不可多得的室内盆栽观赏佳品。

麦冬因其块根是名贵的中草药,而成为农民种植的一种高效经济作物,主产于四川、浙江。除东北外,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。

【资料三】

麦冬在河南禹州被人民称为禹韭。禹韭之名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:大禹治水成功后,地里的庄稼丰收了,老百姓产的粮食吃不完,大禹就命令把剩余的粮食倒进河中,河中便长出了一种草,即麦冬。人们称此草禹余粮。由于此草产于禹州,叶窄而细长,形似韭菜,故叫做禹韭禹霞

【资料四】

陈从周在《园林清议》中这样写到:

我尤其爱这墙阴石隙间的书带草,它谦虚地愿做造园中的配角,因风披拂,楚楚有致,发挥了园林中不可思议的作用。它终年长青,不畏炎热,不怕严寒,在冬天白雪飘在上面,点点有如缀银;而细雨微阳,却又是最宜的生长环境。它适应性特别强,真是无处不宜。秋天的清晨露水湿润,书带草绿得沉郁发光,松秀得如翠绒初展,多美丽的一幅大地毯。我爱它的性格,长青不变,处处适应,在待遇上是最低的要求,在服务的对象上,没有地位高低的差别。因此我们的祖先用它来作为造园的重要植物,非仅其用,实颂其德。……

【1】小文制作了一张“中草药名片”,请你根据资料夹的内容提示,填写“中草药名片”中的①~③。

名称:麦冬(别名:禹韭、禹霞)

味道:甘、微苦

生长环境:温暖光照足、降水充沛;①_____

价值:药用价值、②______
______


【2】中药养生历史悠久,麦冬又被奉为养生佳品,备受追捧。小眉想推荐给大家,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适用麦冬的人。(     
A.邻居王奶奶患有糖尿病,血糖指数不稳定,常年吃药。
B.语文老师近期肝火旺盛,慢性咽炎发作,咽干咽痛。
C.同学小南风寒感冒,咳嗽、痰多,还有拉肚子症状。
D.同学小湖体弱畏寒,免疫力低下,经常生病请假。
【3】植物的生命中亦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重新繁茂起来的紫藤萝、风雨中顽强生长的小桃树、污泥中洁身自好的莲花,都带给我们积极的人生启示。请你结合资料夹中的相关信息,运用同样的表现手法,赋予麦冬一定的文化内涵。

抱歉!您未登录!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!
题号:SYS202502171146184182802152 题型:作文 难度:一般 组卷次数:0
来源: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3-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:2025/5/3

【题目】学校文学社准备出一期《活动中的成长》专刊,请你完成任务并积极投稿。
阅读下面文字,按要求写作。

也许你总是无法在篮球场上与人争球,尝试练习三分球后,才发现自己可以成为一名称职的投射手;也许你一直以为自己内向害羞,担任一次志愿者后,却发现自己也可以大方地付出爱与关怀;也许你曾为嗓门太大感到困扰,却在拔河比赛时,发现自己的大嗓门也可以发挥作用……你,曾从哪件事中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?又给了自己怎样的新评价?

请以“从那件事中,我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”为题,写下你的经验感受或想法。
写作要求:运用细节描写,写出真情实感;不少于500字;不得套写、抄袭;不得出现校名、人名等透露作者真实身份的信息。

抱歉!您未登录!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!
网站地图 | 联络我们 | 私隐政策 | 免责声明
Copyright ©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.